上帝的基督教会

编号 F017

 

 

 

 

以 斯 帖 记 :

(导言篇)

(版本5.5 19940824-20000122-20090211-20190218-20240109-20240123)

 

1- 3章评述

 

上帝的基督教会

邮政信箱 369,奥丁ACT2606,澳大利亚

 

电子邮件: secretary@ccg.org

 

(版权所有 © 1994, 1998, 2000, 2009, 2019, 2024 Wade Cox)

 

本文只可在未经任何删改的情形下允许自由复制和散发。出版者的名字和地址以及版权通告必须包含在内。不可对收得散发副本者索取费用。在评论性文章和论述中所作的简短引述不侵犯版权。

 

从互联网页可取得此文:
http://www.logon.orghttp://www.ccg.org

 

 

以 斯 帖 记评 述 :导言和第一篇

 


以斯帖记作者:E.W. 布林格(Bullinger

《以斯帖记》是《圣经》中的其中一卷书,属于五卷节(Megilloth)之一。关于它在希伯来圣经中位置,见附录1在普珥节(Purim)期间,犹太人会阅读《以斯帖记》这本书。按照历史发生顺序排列 (1)但以理书;(2)以斯帖记;(3)尼希米记;(4)以斯拉记。在《以斯帖记》中,上帝的名字没有直接出现,除非以每个字母的首字母组成一个特定的词语、短语或句子的形式出现了五次附录6)。有关此书的注释,请参见附录60,并参考以斯帖记 1:20; 以斯帖记5:4; 以斯帖记 5:13; 以斯帖记 7:5; 以斯帖记 7:7; 以斯帖记 1:2 - 以斯帖记 2:20

 

导言

以斯帖记评述(编号063)

“《以斯帖记》所包含的含义对现代基督教有重大意义。此书的评述使用了拉比的注释,并将其置于基督教的圣经阐释中从而产生一些重要结果

 

《以斯帖记》讲述了关于一位女子成为波斯王后的精彩故事也涉及到对耶稣基督的千禧年统治的描述抑或两者兼而有之?从评述中我们会发现,两者都是。这本书教导我们,我们和犹太人将如何一同继承上帝的国度。《以斯帖记》对犹太人的救赎计划和时间跨度进行了描述,以便让人们理解故事中的时序和意义。书的内容被认为是非常隐晦的而且往往是由拉比学者自己隐藏起来,因为它所包含的信息是非常特别的有一些事情需要讨论。涉及的国王是亚哈随鲁Ahasuerus。在这本书中,没有一处提到上帝。此事非比寻常,因为书中描述的事务的控制,或者说上帝的权力,是通过亚哈随鲁王的身份来行使的。因此,没有必要提及上帝的名字,因为王国和王权掌握在行使上帝权力的人手中。亚哈随鲁王在故事中扮演了这角色,特别是在千禧年的视角下。故事中的各个角色本身对于教会、基督、堕落的天使以及末世时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般认为,亚哈随鲁与公元前 485 年至公元前 464 年在位的薛西斯Xerxes是同一人。希伯来文的“亚哈随鲁”(Ahasuerosh)是为了表示波斯语的“薛西斯”(Khshayarsha)希腊人则从中得到了“薛西斯”(Xerxes)这个名字(见《宋西诺》(Soncino 1 节注释)。它们的发音都很难,名字都是音译。这位国王是薛西斯他在《以斯拉书》第4章中被提及统治在大流士一世之后,亚达薛西斯Artaxerxes之前,并下令停止了圣殿的建造。以斯拉记第四章记载了建造圣殿的顺序。

 

因此,在居鲁士Cyrus统治时期,他们挫败或停止了圣殿的建造,直到波斯王大流士Darius the Persian)执政间重新开始这位波斯国王不是指大流士一世Darius I。现代犹太教和基督教对于圣殿在大流士一世(Darius I,也称为Hystaspes)统治时期的建成有一种深刻的重视和关注。然而,圣殿根本不可能在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完工。这与《圣经》以斯拉记 46 中的明言直接矛盾。

 

拉比学者对《以斯帖记米德拉士》的注释指出,根据他们的观点,大流士一世在位之初就停止了圣殿的建造,并在晚年颁布了针对犹太人的法令(参阅宋西诺的《以斯帖书的米德拉什解读》(Midrashic Approach To Esther, 125 页)。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试图把亚哈随鲁-冈比西斯Ahasuerus Cambyses说成是居鲁士的儿子,这样他们就能把圣殿的建造时间定在大流士一世的统治时期。

 

简单来说,亚哈随鲁在宫廷中受到人们的请愿要求停止建造圣殿根据《米德拉什》的说法继任的亚达薛西也受到了同样的请愿。根据《圣经》以斯拉记 4:24 的记载,神之殿的建设停止,直到波斯王大流士(Darius the Persian)的执政期间重新开始。因此,显而易见,24 节中提到的波斯大流士并非是在薛西斯王Xerxes和亚达薛西王Artaxerxes)执政之前的大流士一世。这说明有人试图将圣殿的建造时间局限在亚达薛西王之前两个统治时期,即亚哈随鲁王之前的一个国王统治时期。《以斯帖记》中对所罗门王圣殿的完成,或与之相关的事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名字的概念至关重要,因为除了亚哈随鲁之外,还有其他国王被称为亚哈随鲁。《宋西诺》中的拉比注释帮助我们理解了这些文本的含义。

 

**********

以斯帖记》第 1-3 (RSV)

 

1

1 亚哈随鲁作王,从印度直到古实,统管一百二十七省。 2 亚哈随鲁王在书珊城的宫登基; 3 在位第叁年,为他一切首领臣仆设摆筵席,有波斯和玛代的权贵,就是各省的贵胄与首领,在他面前。 4 他把他荣耀之国的丰富和他美好威严的尊贵给他们看了许多日,就是一百八十日。 5 这日子满了,又为所有住书珊城的大小人民在御园的院子里设摆筵席七日。 6 有白色、绿色、蓝色的帐子,用细麻绳、紫色绳从银环内繫在白玉石柱上;有金银的床榻摆在红、白、黄、黑玉石鋪的石地上。 7 用金器皿赐酒,器皿各有不同。御酒甚多,足显王的厚意。 8 喝酒有例,不准勉强人,因王吩咐宫里的一切臣宰,让人各随己意。 9 王后瓦实提在亚哈随鲁王的宫内也为妇女设摆筵席。 10 第七日,亚哈随鲁王饮酒,心中快乐,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个太监米户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亚拔他、西达、甲迦, 11 请王后瓦实提头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他的美貌,因为他容貌甚美。 12 王后瓦实提却不肯遵太监所传的王命而来,所以王甚发怒,心如火烧。 13 那时,在王左右常见王面、国中坐高位的,有波斯和玛代的七个大臣,就是甲示拿、示达、押玛他、他施斯、米力、玛西拿、米母干,都是达时务的明哲人。按王的常规,办事必先询问知例明法的人。王问他们说: 14 见上节 15 「王后瓦实提不遵太监所传的王命,照例应当怎样办理呢?」 16 米母干在王和众首领面前回答说:王后瓦实提这事,不但得罪王,并且有害于王各省的臣民; 17 因为王后这事必传到众妇人的耳中,说:『亚哈随鲁王吩咐王后瓦实提到王面前,他却不来』,他们就藐视自己的丈夫。 18 今日波斯和玛代的众夫人听见王后这事,必向王的大臣照样行;从此必大开藐视和忿怒之端。 19 王若以为美,就降旨写在波斯和玛代人的例中,永不更改,不准瓦实提再到王面前,将他王后的位分赐给比他还好的人。 20 所降的旨意传遍通国(国度本来广大),所有的妇人,无论丈夫贵贱都必尊敬他。」 21 王和众首领都以米母干的话为美,王就照这话去行, 22 发诏书,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通知各省,使为丈夫的在家中作主,各说本地的方言。

 

1 章主旨:

以斯帖记评述 (编号063)

1节:“波斯帝国列举的省份总数是一百二十七个。大流士一世被任命为波斯帝国的统治者,并将帝国分为一百二十个总督satraps。根据马库斯Markus和宋西诺Soncino的记载,铭文大约列出了一百二十七个国家。但是在但以理书6:2中提到了一百二十个总督,因此可能不是一百二十七,而是七个主要总督和一百二十个总督的顺序。这一点可能在以后会更明显。

 

涉及的地区从埃塞俄比亚到印度,这里的印度来自希伯来语Hodu,即印度河流域。埃塞俄比亚在公元前529年至522年间被波斯国王居鲁士二世征服。所有这些组织和领土是由波斯帝国的历任统治者,包括居鲁士和大流士建立起来的。因此,我们在寻找接替大流士一世统治的居鲁士王。这位国王继大流士一世之后统治,因此必定是居鲁士一世(参见以斯拉记4:6; 但以理书9:1。居鲁士一世(485-464年)的统治范围从印度河流域到埃塞俄比亚或现代努比亚Nubia。希罗多德Herodtus提到了二十个总督领地(细分为省份)(《历史》第三卷,第89章)。

 

2-4节: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为期180天的宴会。波斯人的这些宴会是纪念性的,非常奢华。禁止举办生日宴会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举办生日宴会是波斯人的一种习俗。这一问题也在生日 (编号287)中有所探讨。在这些盛大的宴会上,他们向外国神祭祀,并举行各种其他活动。犹大人对波斯人的生日庆祝活动的观念反感构成了教会憎恶庆祝生日的基础。这里提到的生日庆祝活动的习俗源自亚述-巴比伦系统的崇拜,以及对巴力和伊斯塔(或复活节)系统的崇拜。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是波斯帝国的首都;苏萨Susa是位于埃兰(Elam的堡垒,被用作波斯国王的冬季住所。

 

3节 在苏萨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类似于这里描述的这样一个庭院。

 

5-8 节在古代的一些宴会上,有专门的人负责管理酒宴的进行,被称为"toastmasters"。根据拉比的注释,宴会上的人们可以自由饮酒,随意畅饮(参考《宋西诺》)。因此,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概念。波斯人以喝酒闻名,甚至色 (Xenophon)说他们喝得太多,无法站立,必须被人抬走。

 

亚哈随鲁王担心宾客过度饮酒会引发暴动。根据薛西斯Xerxes)的历史记录,他国的掌控不够稳固,但人们的观念是,正如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天国内部发生了叛乱,而这种问题在帝国内部也得到了体现。

9-10  根据《米德拉什Midrash女王瓦实提(Vashti)一些含义和背景的解说(Vashti意为“最好的”)。在伊拉姆语Elamitish这个名字可能暗示着她是王室的一个妃子,而不是王后。据说,薛西斯国王(Xerxes)的王后是波斯人阿梅斯特里斯(Amestris)(见 OARSV n.)。瓦实提是在国王的宫殿中为女性举办了某种活动或仪式,而不是在女性宫中,这样做的目的是羞辱这些女性。我们正在讨论的命题是,即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蕴含着精神层面的概念。这些女性在这里传达了与教会有关的概念,或被用来解释或传达教会及其与堕落天使的关系的概念。瓦实提计划引诱女性犯罪。根据《米德拉》的解释,亚哈随鲁国王的计划是使犹太人犯罪

 

亚哈随鲁(Ahasuerus)的计划是引诱犹太人犯罪,这样他们就会受到上帝的惩罚,不会被允许返回他们的土。因此,他不采取强迫手段迫使他们违反《托拉》(Torah)的任何法律,以免他们有任何犯罪的借口。他诱使他们去享用宴会上供应的美味佳肴,但并不强迫他们这样做(对以斯帖记1:8的宋西诺注释)。

 

犹太人将这视为一个试图破坏他们与上帝立约地位的例子。他们认为亚哈随鲁的行为与瓦实提的行为是一致的,都是不合适的。但这并非这段经文的真正目的。这段经文的目的是要表明,有一位被选中的女性,即王后,她被选为最优秀的,并被置于王国中成为国王的妻子。她代表了以色列会众,象征着被上帝选召的以色列人。在第七天,当国王心情愉快时,他命令这七位主要人物。也许127这个数字的概念源自这样一个事实,即这七位主要人物在行政上掌管着120个总督;但这只是一种推测。

 

1:10-2:4 瓦实提的堕落

11节 从属灵的角度来看,这七位代表似乎与七位上帝教会的代表相对应,他们受命将以色列到上帝面前。然而以色列没有来到上帝面前,而是背叛了上帝并犯了罪。冠冕意味着她应该身着皇室服饰出现。

 

12节 这七位太监出现在国王面前,似乎与那些曾见过上帝容或天使的先知有关。这七位先知(撒母耳、以利亚、以利沙、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和但以理)通过天使的同在站在上帝面前。自从摩西之后,他们受命为以色列做准备,将以色列带到上帝面前,按照正确的次序来。这样以色列就可以成为世界的主导国家,即世界的女王。以色列有责任做好准备,但却没有这样做。一种合理的解释是,这可能指的是七位特权顾问,而不是120位总督(参见以斯拉记7:14;希罗多德的历史,第三卷,第3184节)。

 

13 《塔木德》认为这里指的是占星家,但这句话与了解律法和审判的人可并列起来解释。律法和审判源自对律法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通过圣灵来的,这在早期是通过先知传达的。《宋西诺》注释指出,这里的“了解律法和审判的人”可能指的是那些熟悉历史先例并了解律法权力的人。这个解释可以追溯到伊本·以斯拉Ibn Ezra的注释。亚哈随鲁国王对所有了解律法和审判的人都是一样的,因为所有正直的人都具备审判的能力,这是正直的一种表现方式。因此,了解律法和审判的人是正直的。国王那些了解公义、律法和审判的人持欣赏态度,这显示了上帝的大能。

 

14 些就是前面提到的站在上帝面前的主要先知。

 

15 以色列人没有听从先知的教导,也没有为来到王面前做好准备。作者将以色列人的行为与瓦实提相提并论,认为以色列人在他们的行为上表现得不够尊重和顺从,就像瓦实提一样。米德拉什传统认为瓦实提是赤身露体的,这些注释指的是她只戴了王冠。她之所以拒绝前来,是因为她的穿着打扮,而且她亲眼看到了自己的裸体。

 

有几篇评论说她什么也没穿,但她被要求只戴着王冠裸体出场,这就是她拒绝的原因。但当她照镜子时,她看到自己脸上长满了麻风病,但其他人都没有看到,她拒绝前来,因为她通过自己的叛逆看到了自己的赤身裸体。拉比的注释者说到这里,却没有把以色列人因悖逆而不配、因赤身露体而不能到上帝面前这一点联系起来。这一点意义重大。拉比们早就明白这一点,但仍试图将其束缚住,米德拉什开始推断出非圣经的立场,以便不涉及他们使自己无法来到上帝面前接受审判这一事实。米母干Memucan是七人中最后一个被提到的,据说他是一个不知名的人物,拉比把他认作哈曼Haman。拉比试图证明他是个无知的人,因为他先开口,因为拉比注释说只有无知的人才会先开口。这些评论来自《玛吉拉》(Megillah12B

 

哈曼有理由对瓦实提心存怨恨,因此人们试图弄清楚是谁怨恨瓦实提。哈曼是亚甲族人(Agagite,而亚甲(Agag则是亚玛力人Amalekite。我们涉及到了亚玛力人与以色列的概念。在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之前,亚玛力人曾袭击过以色列人,摩西曾举起双臂,以确保以色列人在进入应许之地之前能战胜亚玛力人。因此,我们正在探讨一个特定的概念,即在进入应许之地之前的最后阶段,以色列人面对亚玛力为代表的撒旦势力,这也是为何哈曼作为亚甲族人(也有亚玛力人的身份)在这里代表了犹大被毁灭的原因。拉比说,这里有两个例子,即他们被命令消灭迦南人Canaanites,而迦南人指的就是亚玛力人这是阿玛力人试图毁灭被选者的第三个例子。这个事件指的是最终的毁灭;在弥赛亚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以色列进行千年复兴之前的最后一战(见编号141C)。随着我们深入研读经文,我们将会发现更多的内容。我们正在处理末日的最后战争。在这段经文中,哈曼作为一个亚玛力人并非偶然。《以斯帖记》谈论的是在撒旦和基督之下的实体,即教会对抗世界,进入审判并控制世界的情况。这是关于末日之战的论点。其影响相当深远。根据《米德拉士》和《玛吉拉》的评论,有关哈曼为何不喜欢瓦实提的评论不一而足,但亚玛力人对犹太人不喜的原因是毫无疑问的。亚玛力人是以色列最古老的敌人,我们正探讨选民的敌人的概念直至末日。有关末日之战的论文,以及关于这个主题的各种论文和 141 系列(从141C 141H)都在研究最终的战争。

 

这对瓦实提的判决是根据法律的。拉比说,米母干加上了“依法”,因为他知道亚哈随鲁不想杀死瓦实提。这是事实。上帝不想因为以色列人的叛逆而毁灭他们。律法是赐给以色列人的,他们根据律法受审判。因此,瓦实提也会受到法律的审判。正如她没有听从亚哈随鲁王的命令一样,以色列人也没有通过先知遵守律法。他们没有听从上帝。

 

16-17节 这里所要讨论的是,一部分群体的叛逆会影响整个群体,以色列的叛逆影响整个世界。以色列的复兴是地球转变的主要步骤。以色列必须被带入,以便所有的外邦人也能被带入。但在犹大看来,以色列并没有看到外邦人被带入救恩。关于上帝与以色列之间根据律法的关系,在论文律法和第一诫命(编号253; 律法和第五诫(编号258) 律法和第七戒律(编号260 另见论文上帝的律法 (L1) 和其他相关文本)

 

以色列认为救恩只属于以色列,然而他们却使自己无法进入审判。这就是为什么以色列必须受到惩罚的原因,因为世界直到以色列被改变之前是不会被转变的。只有当以色列全体进入千年安息时,世界才能进入千年安息。犹大必须被迫进入千年安息,以便世界也能进入千年安息。犹大将会在刀剑的尖端成为基督徒。那将是上帝和真理的刀剑,上帝会在末日打开他们的眼睛。他会迫使他们理解,当圣灵倾在他们身上时,他们会理解,但在这里他们没有,并且他们故意拒绝了上帝,使自己无法进入上帝的国度

 

18-19节 玛代(Medes和波斯的律法是,如果国王下了法令,那么就不会更改。在这种情况下,前提是来自这样的概念,即上帝口中所说的话不会空而归,一旦上帝下令或表达了祂的意,那就是定局。因此,事情的发生是上帝的神,上帝不会犯错。上帝从口中发出命令,表达祂的意,通过法令而得以实现,所以神圣旨意是不可逆转的(也见8:8;但以理书6:8)。

 

20-21节 所有妻子须对他们的丈夫表示尊敬,因为所有人最终都将作为基督的新娘,参加羔羊的婚这是按顺序进行的,就像之前所看到的智慧和愚昧的童女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复活中一样。这一概念必须纳入考,这样才能说明以色列的处境。婚筵赐予比以色列更好的其他人;拯救将归于外邦人中的选民。以更清晰地表达神拣选概念。

 

22 在这里所讨论的概念是"发送给每个省份和每个民族的信函是使用当地语言写成",以确保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个概念可以被视为圣经和圣经书信的代表性。由于语言的不同,这些书信是用相关民族的语言写成的,这样拯救就可以传达给所有人,所有的外邦人。拉比的评论指出:应该根据人们的语言说话。因此,令的第二部分的相关性得以解释。在波斯帝国的薛西斯王(Xerxes)时代,使用了大量不同的语言。米德拉什和犹太评论家解释说,如果丈夫和妻子是不同种族和语言的,他们应该强迫她说他的语言。这象征着基督再临时,我们将被赋予一种新的语言。我们都将被迫说我们丈夫、新郎的语言。亚兰文Aramaic通常用于官方信件。在这里,作者使用了夸张的修辞(参见3:12; 8:9)。

 

2

1 这事以后,亚哈随鲁王的忿怒止息,就想念瓦实提和他所行的,并怎样降旨办他。2 于是王的侍臣对王说:不如为王寻找美貌的处女。 3 王可以派官在国中的各省招聚美貌的处女到书珊城(或译:宫)的女院,交给掌管女子的太监希该,给他们当用的香品。 4 王所喜爱的女子可以立为王后,代替瓦实提。」王以这事为美,就如此行。5 书珊城有一个犹大人,名叫末底改,是便雅悯人基士的曾孙,示每的孙子,睚珥的儿子。 6 从前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将犹大王耶哥尼雅(又名约雅斤)和百姓从耶路撒冷掳去,末底改也在其内。 7 末底改抚养他叔叔的女儿哈大沙(后名以斯帖),因为他没有父母。这女子又容貌俊美;他父母死了,末底改就收他为自己的女儿。 8 王的谕旨传出,就招聚许多女子到书珊城,交给掌管女子的希该;以斯帖也送入王宫,交付希该。 9 希该喜悦以斯帖,就恩待他,急忙给他需用的香品和他所当得的分,又派所当得的七个宫女服事他,使他和他的宫女搬入女院上好的房屋。 10 以斯帖未曾将籍贯宗族告诉人,因为末底改嘱咐他不可叫人知道。 11 末底改天天在女院前边行走,要知道以斯帖平安不平安,并后事如何。 12 众女子照例先洁净身体十二个月:六个月用没葯油,六个月用香料和洁身之物。满了日期,然后挨次进去见亚哈随鲁王。 13 女子进去见王是这样:从女院到王宫的时候,凡他所要的都必给他。 14 晚上进去,次日回到女子第二院,交给掌管妃嫔的太监沙甲;除非王喜爱他,再题名召他,就不再进去见王。 15 末底改叔叔亚比孩的女儿,就是末底改收为自己女儿的以斯帖,按次序当进去见王的时候,除了掌管女子的太监希该所派定给他的,他别无所求。凡看见以斯帖的都喜悦他。 16 亚哈随鲁王第七年十月,就是提别月,以斯帖被引入宫见王。 17 王爱以斯帖过于爱众女,他在王眼前蒙宠爱比众处女更甚。王就把王后的冠冕戴在他头上,立他为王后,代替瓦实提。 18 王因以斯帖的缘故给众首领和臣仆设摆大筵席,又豁免各省的租税,并照王的厚意大颁赏赐。 19 第二次招聚处女的时候,末底改坐在朝门。 20 以斯帖照着末底改所嘱咐的,还没有将籍贯宗族告诉人;因为以斯帖遵末底改的命,如抚养他的时候一样。 21 当那时候,末底改坐在朝门,王的太监中有两个守门的,辟探和提列,恼恨亚哈随鲁王,想要下手害他。 22 末底改知道了,就告诉王后以斯帖。以斯帖奉末底改的名,报告于王; 23 究察这事,果然是实,就把二人挂在木头上,将这事在王面前写于历史上。

 

2 章主旨:

以斯帖记评述 (编号 063)

1节 在这里,亚哈随鲁王"想起"瓦实提的概念被拉比们解释为"懊悔",意识到她拒绝展示自己的举动是正确的。然而,这种解释是错误的。所谓的“正确行为”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以色列未能出现在上帝面前的含义。上帝将永远记得我们,在《诗篇》中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评论,这些评论强调了上帝不会忘记祂的子民的观点,上帝将使我们复兴并支持我们,这些评论在先知书中也有提及。

2-4 节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教会的发展。它要派人到各省去召集选民。这些人被带进来并准备好,交给了国王的内臣。选民被交给了教会的天使,并指派了官员来准备他们,这就是教会的牧者的职责。他们需要准备选民,使他们在呈现给国王(即上帝)时,没有一点污点和瑕疵。这些事情尚未完成,但这是诫命。他们出去,按照一段很长的时间顺序进行了这项工作,人们会看到这个时期是如何发展的。

2 节 这里的“侍臣”指的是侍从,而不是他的参谋。

3, 9 节 女院(Harem):指妇女宿舍。

香品 - 化妆品。

 

2:5-23 末底改和以斯帖

2:5 末底改Mordecai)的名字有两个来源。根据拉比的注释,末底改的起源是mera dachya,意思是纯净的没药pure myrrh。它也源自于Marduk一词,表明纯净的东西被误用、误解,或者被错误地对待。因此,末底改原本的含义是纯净的没药,但他的地位被误用了。末底改是睚珥Jair的儿子,睚珥的父亲是示每(Shimei),示每的父亲是基士Kish,基士是便雅悯人(Benjamite)。这个家族血统引起了一些问题。基是便雅悯支派的祖先,是扫罗的祖父,但在这里没有提到扫罗Saul。亚甲Agag是扫罗的敌人(见3:1-15 n.)。扫罗是以色列的国王,比基更重要。那么为什么这里没有提到扫罗呢?因此,家谱似乎不正确。重要的是要注意这些名字及其含义。这些名字具有精神意义。我们从《宋西诺》的第128页中了解到,犹太教传统的释经方法(Midrashic approach)对《以斯帖记》的理解和解释提供了更深入的视角

6末底改Mordecai。从米德拉什的角度来看,末底改的名字与亚兰文Aramaic"mera dachya" 相关,意思是“纯净的没药pure myrrh”。正如没药是香料之首,末底改也是他那一代义人之首。

 

因此,我们谈论的是“正义之王子”。托拉·特米玛(Torah Temimah)解释说,根据塔木德末底改出生时的名字是毗他希雅Pethahiah。后来才改名为末底改Mordecai。由于这个名字听起来像外邦人的名字,塔木德和《米德拉什》(Midrash)寻求一个犹太起源来解释这个名字。正如在其他地方提到的,耶稣基督出生时的名字是约书亚,或Jehoshua,意思是公义。耶稣这个名字是希腊语Iesous的衍生词。这个形式也在北欧凯尔特人中被发现,作为三位一体的第三位,名为Esus。这不是希伯来语,但在七十士译本中使用过。弥赛亚的名字也被改变了。现在我们来看睚珥的儿子,意思是:“用祷告照亮以色列人眼睛的儿子”。一些拉比注释家说,这些是从末底改的血统中提取出来的,但是这实际上是他的直系血统。这可能是正确的解释。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因为这指向了弥赛亚,作为一个通过祷告照亮以色列人眼睛的儿子。

 

示每(Shimei的儿子意思是:一个上帝听到祈祷的儿子,基士Kish的儿子意思是:一个敲门求怜悯的儿子。这让人联想到耶稣基督的话:这让人联想到耶稣基督 - 我站在门外敲门。他敲响了怜悯的门,以便怜悯通过以色列向全人类(参见基督与古兰经 (编号 163))有关“Al Tarikh,晨星”的含义)。因此,这些名字不仅仅是名字它们指向弥赛亚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末底改是以斯帖书中弥赛亚的原型。《塔木德》认为这些名字具有寓意,因为《经》没有这些人的家谱追溯到便雅悯(Benjamin,这一点在《玛吉拉》(Megillah12B有记载。因此,它们具有寓意 - 《塔木德经》是这样说的 - 但他们没有进一步认为这是在谈论弥赛亚,因为这本书存在各种问题。

 

拉比们之所以不能将以斯帖记》推而广之,原因是他们受到《以斯帖记》指责。我们需要处理扫罗故意被遗漏的问题。如果家谱追溯到便雅悯,那么玛诺斯哈勒维Manoth Halevi认为,由于他对亚甲表示仁慈,他导致了哈曼的出生,这导致扫罗是故意被省略的。扫罗曾经饶恕了亚甲Agag,尽管上帝告诉他不要这样做,因为他这样做,我们在犹大王薛西斯王Xerxes的统治下几乎有整个甲族的亚玛力人Agagite-Amalekites准备摧毁以色列。我们在撒母耳记中读到,扫罗的行为似乎是对一个人的仁慈,但这却在数百年后产生了影响,几乎导致犹太人的整个灭绝。现在,这一情况被带回到对迦南人和亚玛力人所表现的仁慈的并行情况中,在最初的情况下,这种仁慈几乎摧毁了我们的人民。在我们进入应许之地并进入千禧年结构之前,我们将经历近乎毁灭的阶段,因为我们没有从一开始就清除我们的人民的不义。我们没有完全服从上帝的命令,这几乎摧毁了这个星球。这个概念正在被讨论。因此,2:5中的这个小段落比起仅仅是一个名字列表,要深奥得多。

 

6 节 谁被掳走了?是末底改吗?他是否与犹大王耶哥尼雅(Jechonias)从耶路撒冷一起被掳如果是,那么末底改的年龄岂不是太长了?因此,末底改的年龄约为 120 多岁,与重建圣殿的所罗巴伯Zerubbabel)处于同一时代,年龄也将近120 岁。这意味着,我们谈论的是摩西相同时代,我们谈论的是三个素中的救赎计划。

 

《宋西诺》注解:文中“被掳走”的这个关系代词relative pronoun指的是谁?是末底改还是基士(Kish?这是《以斯帖记》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他们假设被掳走的人是基士,末底改的直系祖先父亲、祖父和祖父,而不是扫罗的祖先基。希伯来文的用法似乎要求指末底改,但这样一来,他的年龄就成了一个难题。如果他在公元前 597 3 15/16 日与耶哥尼雅Jeconiah或约雅斤Jehoiachin一起被掳走时还是个婴儿(参见从以斯拉记与尼希米记阅读律法(编号250),那么当他在薛西斯王(Xerxes)统治的第 12 年(公元前 474 年)成为宰相时,他就已经 122 岁了。根据以斯帖记10:2 ,他显然还担任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宰相。由于这一难题,许多人将亚哈随鲁Ahasuerus与坎比西斯Cambyses、大流士Darius或波斯早期国王之一相提并论。还有一些人将这关系代词relative pronoun,而基是末底改的直系祖先,也就是他的曾祖父,而不是《撒母耳记》中的基。许多注释家认为,"被带走 "只是指他的祖先被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流放,而他本人也因为流放而生活在被掳之地。然而,拉比们认为末底改具有非凡的寿命,他是第一圣殿时期Sanhedrin的成员,并根据约瑟夫·伊本·纳赫米亚Yoseph Ibn Nachmiash的说法,末底改还活到了第二圣殿时期。因此,他们所讨论的是这些人物的神话般的血统和时间段。当然,我们所讨论的是与摩西的寿命、圣殿的建造以及人民的复兴相关的长寿概念,它们都涉及到时间框架,与禧年和救赎计划有关。耶哥尼雅Jeconiah就是约雅斤Jehoiachin(列王纪下24:6)。这样,末底改的年龄就很大了(120 岁?)他是以斯帖的养父(以赛亚书49:23)。

 

7 节 拉比们试图混淆视听,声称末底改际上娶了以斯帖为妻。但经文并非如此记载。整个过程是哈大沙Hadassah)被预备并抚养长大,作为末底改的女儿。后来,哈大沙被称呼为以斯帖,她是末底改叔叔的女儿,也是大卫后裔中犹太人的儿子,和以色列女儿的叔叔。这表明,我们所讨论的概念超越了犹大。关于哈大沙或以斯帖有很多说法。根据《宋西诺》的注释,哈大沙是一个希伯来名字,而以斯帖则是外邦人给她的一个波斯名字。哈大沙源于希伯来语中的桃金娘”(Myrtle)的意思,而以斯帖则源于波斯语中的 stara,(即 Meg. 13a 中的 star)(Ostara Istar Ostarricchi 或现代奥地利的复活节女神,始于公元 996 年)。有人说这是金星(Yalkut Shimoni),也有人说这是月亮(RashiAruch)。因此,月亮和金星都被称为 "金星"。这并非偶然。教会被称为晨星,教会也是月亮,它盈亏圆缺,与基督的儿子结婚。这就是使用这些名称的原因。这颗星实际上是弥赛亚,从以色列和大卫的狮子中出来,但它被赐给了教会,使他们既是月亮,又分享晨星,晨星是地球的统治者。这就是它的含义。

 

8-9 节 这里的膏指的是特殊的食物。根据宋西诺》,这不是化妆品,而是特殊食物,是准备过程的一部分(见但以理书 1:5;根据伊本.斯拉(Ibn Ezra)的说法,希伯来语原文中的“ointments 9:1922 中的“portions”是同一个词,即指食物的份量有关份量和膏注解指他们得到了品的份量”,因此是经过准备的。这种食物当然是上帝的话语,是通过圣灵获得的律法知识。

 

来提到的七位童女是从王宫中赐给以斯帖的。

 

所以有七个女赐给了教会,这七个女代表了在上帝的七灵和上帝教会的七位天使的领导下的七个教会时代。"女院" 是教会的一个功能,或者说是以色列的宗教功能。

 

10  大部分教会,即以色列,在末日之前一直隐藏着。它没有被正确地告知。因为末底改嘱咐她,不要公开她的身份。这整个过程是对上帝奥秘的托付。直到末日,许多关于教会的事仍然是上帝的奥秘。关于七个女和她们的名字,有些注释相当有趣。拉比们根据《玛吉拉》13a 解释,她通过这些女来计算每周的天数,以便知道什么时候是安息日。拉什(Rashi)解释说,她为每一天按排了一位女,当为安息日服务女出现时,她就知道是安息日。然后他们将其转化为每周的应用。他们拥有钥匙,但却没有打开这扇门。这把钥匙是通往千禧年安息和基督安息的门,但他们没有从弥赛亚的角度来理解。

 

评论员们在解释其他圣经文本时采用了弥赛亚主义的方法,但他们没有用这种方法来解释《以斯帖记》。这是因为他们认为《以斯帖记》的弥赛亚含义很明显,不需要进一步解释(但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如果我们从弥赛亚的角度来解释《以斯帖记》,我们会得出教会的概念和从犹太人手中转移权威的概念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故意无视以斯帖记》的原因。成为法利赛人Pharisees的文士们故意隐藏了以斯帖记的弥赛亚应用。当我们思考“命令她不要说”这句话时,末底改一定是这样推理的。如果以斯帖被选为王后,那只能是因为上帝想要让她成为旨意的工具。这是正确的。上帝想要让以斯帖,教会,成为旨意的工具。那么,如果她透露自己是犹太人,因此是附属民族的一员,她就会损害自己的选民身份,从而也会失去成为上帝工具的可能性(根据 Ralbag,请参阅《宋西诺》)。这就是为什么上帝的奥秘被隐藏起来,因为如果它们被过早地解释和暴露,教会就会被孤立,我们就会被杀害。所以上帝的奥秘是为了隐藏教会,直到最后的日子。上帝的奥秘只在最后的日子才会被揭开,这样教会就不会受到伤害,直到它到达这个阶段,选民的总数才会被选出来并得以生存。这就是它的功能。这种解释在米德拉什中有所暗示。末底改心想,这位正直的女怎么能嫁给一个非以色列人呢?一定是因为某种巨大的灾难会降临以色列,将会通过她得到拯救。他们理解这一点!这一点昭然若揭,但他们却没有采取下一步行动。这种隐瞒经常受到谴责,引用一些其他的解释会比较好。拉什Rashi评论说,她没有透露自己的王室血统(即她是扫罗王家族的后裔),是为了让国王认为她出身卑微,把她赶走。这就是他们的推理。但这是错的;这样做是为了保护选民。

 

11 节 因此,这象征着基督每天走在教会前面,引导着教会。他将教会毫无瑕疵地呈献给上帝。他与后宫的亲密关系被认为表明他是一个小官员,也许是守门太监(见 OARSV 注解)。这里还有其他含义。

 

12 节末底改的名字源自纯净没药的概念,圣灵通过基督引导来培育选民。选民在基督和圣灵的引导下接受了六个月的没药油和其他香膏,这个过程的目的是使他们在信仰和灵性上变得更加美丽和纯净。可能是通过按摩等方式进行的的美容和灵性提升。(参见OARSV注释)。

 

13  选民在这个阶段的培育,是不断地净化和预备的过程。从尼散月(Abib)到亚达月(Adar)这段时间也包含另一个概念,因为这个过程经历了从尼散月13日到亚达月13日的旨意,正如我们将看到的那样。选民的准备过程是从圣年的开始时期到结束时期进行的。这不是巧合。这些指令都是为了根据千年禧年计划的概念来发展这个过程。

 

当选民准备进入王宫时,他们所渴求带走的东西将会被赐予他们。圣灵是选民渴望带走的东西

 

14  这本身就是一个概念。根据《宋西诺》注释女子第二院是她们余生实际守寡的地方。她们与王同居后,就不允许再走向世界并结婚。伊本·以斯拉(Ibn Ezra)说到了这一点。所以,一旦与王同居过,即一旦接受了圣灵-我们就不会走向那个世界。我们被隔了。我们是基督准备好的新娘,我们不会走向那个世界,也不会去玷污我们的纯洁。犹太人明白这一点,但我们中有些人却不明白。

 

15  以斯帖确实有一个已知的祖先亚比孩Abihail,但却说她没有父亲或母亲。第一个例子指的是选民没有世俗血统或家族关系。他们的祭司身份不是属于亚伦的Aaronic祭司职位,而是属于麦基洗德的Melchizedek祭司身份。这是对《希伯来书引用。选民没有世俗父亲或母亲。他们不需要成为亚伦祭司。他们不需要亚伦的血统;他们不需要成为祭司Kohanim)阶级。他们是永远属于麦基洗德祭司职的一部分。所以,即使我们有世俗血统,我们也不会被记入祭司职谱系中。

 

以斯帖被引入宫见王时,她什么都不需要。她说她什么都有了。你已经提供了我需要的一切。她什么都不要。作为上帝的选民和麦基洗德式的祭司,我们得到的一切与救赎有关的东西都是通过太监Eunuch和负责管理教会的天使所赐予的。我们被准备好了,需要我们的勤勉。我们得到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我们如何准备自己就是课题所在。我们在家中一周的时间里做些什么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不学习,我们就不会准备好,就会失去机会。我们没有时间在安息日浪费时间,延缓信息的传递速度。我们必须努力工作。

 

16  在他统治的第七年,第十个月提别月(十二月/一月)的重要性不。根据评论,以斯帖记中月份的名称是犹太人在巴比伦采用的,至今仍在使用(耶路撒冷罗什哈沙那 1:2Yerushalmi Rosh Hashanah)。这发生在他从希腊战争中惨败后不久的第七年。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面临战争和面对失败的概念。似乎存在一个时间顺序,可能与圣经有关,也可能无关,但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7  所以答案是,选民取代了古代以色列人和亚伦祭司职,成为女王。

 

18  这就是羔羊的婚宴。

 

19  根据乐卡托夫Lekach Tob的说法,以斯帖的筵席是庆祝国王与以斯帖结婚的筵席。根据塔木德》记载,亚哈随鲁为纪念以斯帖而免除了所有省份的赋税。他希望以斯帖会因为这份荣誉而揭露她的亲和人民。问题的关键是,释放是通过教会实现的。这是第二次。《宋西诺》评论 19 书中难以理解的句子之一。为什么要第二次招聚处女根据拉比的解释,其目的是引起以斯帖的嫉妒,从而诱使她说出自己的亲属和出身。有些人认为这些是未曾与国王同居的女,她们从被关押的地方聚集起来被送回家(约瑟夫·莱卡赫Yosef Lekach)。其他人解释说,这些女是为以斯帖的家庭集的侍女。按照惯例,为新女王配备的仆人(来自罗凯赫Rokeach)。这根本不是这个意思。第二次聚集是处女。有人将被拣选隔离和婚配,而这个过程发生在五旬节

 

随着七个教会时期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被抽出,第二次是“羔羊的婚筵”,弥赛亚再次降临将带领我们发展。羔羊的婚筵本身分为两部分。他们说这些是被送回家的妇女。这就是拉比注释中反复提到的聪明和愚拙处女的寓言。有些女被送回家后再带回来。这并没有让以斯帖,即教会嫉妒。这只是教会的其余部分在第二次复活时作为愚拙的女被拉了进来。有两次婚姻,有两次复活,有两个在上帝之下赐给耶稣基督的位置。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无法理解的原因,因为他们不理解选民的功能,但他们却说出来了。他们明白这些事情与两批处女和两个功能有关,但却根本不理解教会。看来犹大直到最后的日子才能打开这本书。犹大对这本书的理解似乎是第一位天使在第二位天使毁灭巴比伦体系之前所传达的信息,以及第三位天使所传达的兽的末日信息(启示录14:6-10)(见论文启示录14的信息(编号270)。

 

末底改坐在朝门。拉比注释说,这意味着宫殿围墙的大型强化入口。在东方这样的大门一直被用作法院、讨论和交流消息的会议场所。以斯帖建议亚哈随鲁将末底改聘为皇家密友,接替先前国王的祭司,他们将但以理任命为这个职位。基督为什么要成为弥赛亚?是为了选民。上帝提名基督,让他担任大祭司,为他们揭示了上帝的奧秘。整个过程或意思就是基督为选民的缘故坐在王的门前。

 

20 节 选民遵守耶稣基督的诫命。拉比的注释说,以斯帖没有公开她的亲属关系,这个括号陈述的目的是要明确指出,末底改并不被认为是王后的亲戚,因此,阴谋者不太可能提防他(《雅库特》(Yalkut Me'am Lo'ez))。拉比解释说,尽管亚哈随鲁想激起她的嫉妒,但以斯帖并没有公开她的亲属关系。事实上,在末世,选民的全部关系都不为人所知,而是被刻意伪装起来,拉比们并不理解这种说法。但他们说到了一点。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的接近,然后又从结论中抽身而退。

 

21 节 这段经文谈论的是天军的叛乱。谈到两个反叛的覆翼基路伯Covering Cherubs)。它们在撒旦和永世制度(Aeon)中得到了体现,后者象征着一个以狮子为头的邪恶体系。

 

22-23 节 换句话说,他们从王的生命册中被除名。并且被诅咒。经文说“被挂在树上的人是被咒的”。这所涉及的概念。他们被职了。(另见编号063

 

3

1 这事以后,亚哈随鲁王抬举亚甲族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使他高升,叫他的爵位超过与他同事的一切臣宰。 2 在朝门的一切臣仆都跪拜哈曼,因为王如此吩咐;惟独末底改不跪不拜。 3 在朝门的臣仆问末底改说:「你为何违背王的命令呢?」 4 他们天天劝他,他还是不听,他们就告诉哈曼,要看末底改的事站得住站不住,因他已经告诉他们自己是犹大人。 5 哈曼见末底改不跪不拜,他就怒气填胸。 6 他们已将末底改的本族告诉哈曼;他以为下手害末底改一人是小事,就要灭绝亚哈随鲁王通国所有的犹大人,就是末底改的本族。 7 亚哈随鲁王十二年正月,就是尼散月,人在哈曼面前,按日日月月掣普珥,就是掣籤,要定何月何日为吉,择定了十二月,就是亚达月。 8 哈曼对亚哈随鲁王说:有一种民散居在王国各省的民中;他们的律例与万民的律例不同,也不守王的律例,所以容留他们与王无益。 9 王若以为美,请下旨意灭绝他们;我就捐一万他连得银子交给掌管国帑的人,纳入王的府库。」 10 于是王从自己手上摘下戒指给犹大人的仇敌―亚甲族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 11 王对哈曼说:「这银子仍赐给你,这民也交给你,你可以随意待他们。」

 12 正月十叁日,就召了王的书记来,照着哈曼一切所吩咐的,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奉亚哈随鲁王的名写旨意,传与总督和各省的省长,并各族的首领;又用王的戒指盖印, 13 交给驿卒传到王的各省,吩咐将犹大人,无论老少妇女孩子,在一日之间,十二月,就是亚达月十叁日,全然剪除,杀戮灭绝,并夺他们的财为掠物。 14 抄录这旨意,颁行各省,宣告各族,使他们预备等候那日。 15 驿卒奉王命急忙起行,旨意也传遍书珊城。王同哈曼坐下饮酒,书珊城的民却都慌乱。

 

3 章主旨:

以斯帖记评述 (编号 063)

3:1-15 哈曼和末底改

关于便雅悯人与亚甲的恩怨,见撒母耳记上15:7-9哈曼被晋升为重要员(Grandvisier,这是一个级官员必须向其敬的级别,末底改不会向亚甲人致敬2:5-23 注,9:16)。

 

1 "段经文将我们带回到撒旦的仆人哈曼和亚玛力人的晋升概念中,这些世界的势力实际上就是哈曼本人哈曼成为了仇敌的代表。因此,仇敌的后裔和仇敌的本人成了同义词。推罗王成为撒旦的同义词。巴比伦体系与撒旦同义。因此,哈曼在这里成了仇敌,我们稍后会看到他是如何成为仇敌的,在这段经文中他被称为仇敌。

 

2 节 这个概念把我们带回到沙漠中的战争,当基督被摆在撒旦面前,他拒绝俯伏敬拜撒旦,尽管这个球的统治权已经转移到了撒旦手中。撒旦是地球上的晨星。根据以弗所书2:2(参哥林多后书4:4),撒旦就是地球的统治者,但弥赛亚作为末底改是受上帝差遣来对付撒旦的,他通过自己的活动取得了地球的统治权。他没有被撒旦打败,这反映在这里所涉及的概念中。

 

6 我们看到哈曼的愤怒自然而然地推动了对犹太人的种族大屠杀。

 

3-7 节掣普珥pur(阿卡德语(Akkadian),意为 "抽签")具有宗教意义。它不是一种赌博活动。抽签实际上是一种宗教活动,他们是针对末底改的子民进行抽签(另见撒母耳记上 14:42;使徒行传 1:26;希罗多德历史 III128)。他们针对教会进行了抽签,这是一个从亚笔月(尼散)到亚达的过程,贯穿整个圣年。在圣年的每个月,他们都受到抽签的影响;他们受到了灵性攻击,以确定何时可以被毁灭。抽签的目的是确定大屠杀的适当日期。

 

8节 因此,这个权威是在上帝的大能下建立起来的,而所有的权威皆源于上帝大能,现在被要求消灭选民。根据拉比的注释,这里需要对掣签和不同的法律进行一些评论。《宋西诺》认为“普珥”(pur)没有“签”这意思。它(pur)在波斯语中有迹可循,但在阿卡德语(Accadian)中,pur确实是签,通常是木块立方体,占卜者会将其抛向询问者面前,并通过立方体顶部的符号来确定吉凶(Daath Mikra)。这样的立方体在苏萨宫殿(Suza)的废墟中被发现。每个立方体宽1厘米,高4.5厘米。偶数表示肯定回答,奇数表示否定回答(《宋西诺》;《马克斯》)。现在,他们似乎每天每月进行抽签。哈曼似乎每天都为下个月进行抽签。换句话说,这是一场持续不断的攻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进行着,而且是提前进行的。因此,时间框架从一开始就已经设定好了。

 

哈曼高兴地说:“我的签落在摩西去世的月份”,但他不知道摩西也出生在亚达月,根据《塔木德》的记载。这个概念对于他们试图就摩西之死提出的论点具有重要意义。以色列的毁灭与摩西之死有关,因为以色列将在弥赛亚的带领下颁布律法,而摩西是律法的象征工具。

 

从摩西时代起,撒旦就通过象征着亚玛力人的世界体系试图摧毁以色列。摩西在他们进入应许之地之前的最后时期去世,以色列为他哀悼了30 天。

 

因此,我们谈论的是以色列的死亡和弥赛亚体系的命运。最后30天是亚玛力人的战争,目的是毁灭以色列。这些概念是毁灭”来确定的,而在末日,有人试图通过歪曲对所分配的时间框架和预言的理解来毁灭以色列。拉比的注释谈到了哈曼的这些评论;关于一些被散布到国外的人是一种诽谤。他对末底改的憎恨成了对所有犹太人的诽谤,因此,换句话说,选民是为了末底改的缘故而被杀害的。是对弥赛亚王国的仇恨导致了针对选民的活动。如果没有弥赛亚,如果没有新的王国和替代者,就不会对选民有任何要求。《塔木德》中谈到哈曼,没有人比他更懂得如何诽谤。只有一个人是诽谤的典型,那就是撒旦。他是肆意指控的制造者,这些是正在被讨论的概念。这里的概念是,他们的法律是多样的,涉及到对人民的法律管理,这与撒旦为管理地球而制定的法律截然不同。我们有一个法律分歧的概念,这些人被指控遵守的法律与上帝的法律不同。哈曼声称这些人不会遵守既定的法律,而末底改则颁布了一套法律,或者说是一系列法律。更正确地说,以色列人,也就是犹太人,已经由在场的天使颁布了独一无二的法律,这与世俗法律不同,是上帝本质的体现。因此,这段话旨在澄清事实,而非谴责犹太人违反世俗法律。

 

9节 这笔款项相当惊人。根据《宋西诺》的说法,当时一万他连得银子(talents of silver)相当于三百六十万英镑。《新牛津注释版圣经》 (OARSV) 则称这笔贿赂金约为 1800 万美元。评论指出,考虑到当时货币的购买力远高于现在,这笔巨款相当于希罗多德(Herodotus)记载的整个波斯帝国一年的银收入。也许哈曼期望从他们要消灭的犹太人的掠夺中获得这笔钱。因此,他希望把这些战利品当作猎物。也可能他打算用自己的财产支付这笔款项,因为根据拉尔巴格(Ralbag)的说法,他以富可敌国而闻名。拉比们还根据希伯来字母将这笔钱的数值等同于 165,这是绞刑架的数学结构,因此人民的毁灭和这笔钱具有相同的重量。拉比研究可能过分沉浸于数学和数字序列中。

 

亦见:

http://www.ccg.org/_domain/holocaustrevealed.org/

 

10 节 因此,这枚戒指是他的玺印戒指。《宋西诺》指出:“拥有此枚戒指的人可以全权代表国王行事”。哈曼确实拥有代表国王行事的权力,后来这个权力转移到了末底改和他的职责上 (参见 8:2,8; 创世记 41:42)。这枚玺印戒指是上帝赐予撒旦的。他被赋予了对这个星球的权力;他被封为这个地球的神 (theos elohim)

 

11 节 银子被还给他。国王把他的钱还给了他。他仍然授权进行大屠杀。

 

他说你已经有了他们,也有了钱,你可以按照你认为合适的方式处理他们。因为如果他收了银子,他就会卖掉这些人。这笔付款没有被接受。这是一个审判,他把抽签的权利留给了哈曼,留给了撒旦,目的是为了展示这种审判的效果。上帝通过他对待人民的方式审判了撒旦。这就是这个故事中没有金钱转移的原因。上帝还把约伯(Job)的孩子交给撒旦,并允许他们因为早期亚述-巴比伦体系下为了偶像崇拜的生日庆祝活动而被毁灭(参考论文生日(编号287))。在这个故事中,拉比的评论认为亚哈随鲁对犹太人与哈曼一样厌恶。据称他的想法是:你不妨留下钱,对我们都有好处。但这并不是其中的属灵意义。

 

12-13 节 因此,我们有了“掷签”的概念。他们经历了神圣年的每一天,却找不到一个有利的签。然而,抽签的结果是,在末日,神圣年结束的十三日,毁灭就会发生。因此,从世界开始,整个过程就被设置好了,直到末日,也就是大灾难和第五印记的时期,这些人才会影响到我们(参见历史大事记(编号2722000年的意义(编号286负责传递诏书的信使可能是由居鲁士(Cyrus)建立的著名邮政服务(也参见 OARSV 注释)。

 

14-15 节书珊(Shushan)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早于玛代人(Medes)和波斯人(参考埃及的沦陷(编号 036:法老断臂的预言,第一阶段 - 1 和第 2 部分)。《宋西诺》指出,国王和哈曼坐下一起喝酒的描述是最有效的文学对比片段。已经下达了毁灭数万人的命令,但国王和他的首席大臣却冷酷无情地享受着宴会(Dera Pashra)。这份副本是当地发布的法令的复制品。

 

**********

 

布林格对《以斯帖记》第1-3章的注释(供英王钦定本)

 

1

1

(亚哈随鲁)作王。见拉比对创世记 14:1 的重要注释。

亚哈随鲁=尊贵的国王。这是一个称谓语,与法老、沙皇、国王等相似。见第 618 页、附录57 附录68 的注释。

This[]。暗示其他人也被如此称呼,但需要与他区分开来。这个亚哈随鲁就是阿斯提阿格斯(Astyages)(希腊语),阿赛梅斯(Arsames)(波斯语)。见 附录67 附录58 "这个亚哈随鲁 "强调的是特别有名的那个人。修辞手法为插入语。

从印度直到古实:即已知世界的两极。

一百二十七省。但以理书 6:1  说有 120 王子。这个数字不断根据政府的需要而被修改。只有在但以理书 6:1  中我们才发现有 120 个。柏拉图说,"大流士(即'维护者'=阿斯提阿格斯)登基时,作为七个大臣之一,他将国家分为七份"(西塞罗论法律iii De Legibus。这就是经文中提到的七个大臣:以斯帖记1:13-14 。后来巴比伦落入他的手中,他又将新得的王国分为 120 份 (但以理书 9:1 。比较以斯帖记6:1 )。以斯帖记 1:1以斯帖记9:30)。他为什么不把这七部分加到他已经拥有的那七部分上,从而形成以斯帖记 1:1以斯帖记9:30 中的 127 部分呢?在大流士(希斯塔斯皮斯)的晚期,这些数字减少到了二十三个,正如贝希斯敦铭Behistun上所记载和命名的那样。

 

2

in those days在那些日子:即这些事件发生的日子。在其他时候,他住在亚马他Ecbatana或其他地方。 以斯帖记1:1 提到统治者;以斯帖记1:2 地点;以斯帖记1:1 时间。

sat=就座,或来到。

书珊。现在的苏萨(Susa,在波斯湾以东的沙普尔河Shapur边。

宫殿=城堡或堡垒。比较尼希米记1:1

 

3

在位第叁年:即 471年;耶路撒冷被毁后六年。阿斯提阿格斯(Astyages)现年十七岁。

Commandment令]。希伯来文dabar = 词,戒律。出现在以斯帖记1:19 ; 以斯帖记 2:8 ; 以斯帖记 3:15 ; 以斯帖记8:14 , 以斯帖记8:17 。参见 以斯帖记1:10 的注释。

十八年。见附录50 。在这一年,薛西斯(应该就是这位国王),根据希律王书vii. 8 Diod. xi.2),他正准备远征希腊;而本章则假定这是一个和平与安宁的季节。

设摆筵。出于自己的目的。没有给出理由。

权贵。用转喻的手法(见附录6),指行使权力的人,即权势的人民。

波斯和玛代。在本书中,这总是按照这个顺序,除了以斯帖记 10:2 。但以理书中则相反。

 

4 

一百八十天。这是为了让所有的人民轮流享受盛宴。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同一时间,也不是一次盛宴持续那么长的时间。

 

5

御园 = 房子,或大房子。

 

6

= 沙发。

 

7

器皿。注意经文中频繁出现的括号(附录6):以斯帖记1:1 , 以斯帖记1:7 , 以斯帖记1:13 , 以斯帖记1:14 , 以斯帖记 1:20 

酒。希伯来yayin。附录27

 

8

。希伯来文dath = 王室法令,或特别授权,如以斯帖记 1:1 , 以斯帖记 1:13 , 以斯帖记1:15 , 以斯帖记1:19 ; 以斯帖记3:8 ; 以斯帖记4:11 , 以斯帖记 4:16 

 

9

瓦实提。阿利亚特斯(吕底亚国王)的女儿,在哈里斯Halys战役后被基亚萨雷斯Cyaxares嫁给了他的儿子阿斯提亚斯Astyages。见附录 57

 

10

吩咐。希伯来'amar。经文中如此翻译:以斯帖记1:1 , 以斯帖记1:15 , 以斯帖记1:17 ; 以斯帖记2:20 ; 以斯帖记4:13 ; 以斯帖记6:1 ; 以斯帖记 9:14 , 以斯帖记 9:25 请注意本书中 "吩咐 " " "的不同译法。

七个太监=七个内侍。这显示了作者知识的广博。

 

11

臣民 = 民族。

 

12

不肯。可能是因为被仆人召唤而不是被贵族(以斯帖记1:3 )召唤,并且在“人民”(以斯帖记1:5 )面前。

 

13

for。请参阅以斯帖记 1:7 中的插入语的注释。

 

18

王后 = 公主。

 

19

永不更改。比较但以理书 6:8 

 

20

旨意。只有此处和传道书8:11

广大:即法令重要。

所有的妇人,无论丈夫贵贱都必尊敬他。这是五个咏叹调(附录6)中的第一个,在首字母中显示了神的名字。见附录60

 

2

1

这事以后:即公元前 467 年。亚哈随鲁现年 21 岁。在第七年 (以斯帖记 2:16 );其中一年用于准备 (以斯帖记 2:12 )

亚哈随鲁:参见以斯帖记 1:1 注解。

瓦什提:参见以斯帖记 1:9 注解。

 

2

女:希伯来bethulah。参见创世记 24:43 注解。

 

3

交给 = 手。

太监 = 内侍。

 

4

女子= 年轻人。希伯来na'ar

 

5

犹大人= 一个男人 (希伯来'ish,附录14),一个犹太人。犹大和以色列之间的差异在异国不再那么显著;并且,正如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的战役针对犹大一样,“犹太人”也成了外邦人使用的名称。

末底改:但以理和以西结被带到巴比伦( 列王纪下24:14 , 列王纪下24:15);尼希米和末底改被带到书珊;末底改住在王宫,就像但以理和其他人一样 (但以理书1:4 . 列王纪下20:16-18)

便雅悯人:末底改便雅悯人,结束了耶和华与亚玛力的战争,出埃及记17:16 比较以斯帖记 3:1以斯帖记7:10 ; 以斯帖记9:10 。这是托付给扫罗(一个便雅悯人)的工作,撒母耳记上15:2-33 

 

6

耶哥尼雅 = 约雅斤 (列王纪下24:6 )

= 比较列王纪下24:14 , 列王纪下24:15。耶利米书52:24-34:比一般认为的日期 (即公元前 598-465 = 133) 133 年,因此,这个日期不可能是正确的。从耶哥尼雅被掳到以斯帖记嫁给亚哈随鲁 (他在位的第七年) 只有 22 (公元前 489-467)。见附录 50

 

7

大沙 = 香桃木。没有和末底改 (他住在宫里,以斯帖记2:5 ),但是末底改抚养了她。

以斯帖 = 星星。但拉比犹大根据sathar一词将其译为“隐藏”,因为她被隐藏在养父母的家中;她的国籍也是被隐藏 (以斯帖记 2:10 )

 

8

谕旨= 话语。希伯来dabar。参见以斯帖记1:12 注解。

Decree法令= 皇家法令。希伯来dath以斯帖记3:15 ; 以斯帖记4:3 , 以斯帖记4:8 ; 以斯帖记8:14 , 以斯帖记8:17 ; 以斯帖记9:1 , 以斯帖记 9:13 , 以斯帖记9:14

 

9

Obtained得了= 赢得了。

搬入 = 晋升。可能受末底改的影响。

 

10

告诉。直到以斯帖记7:3-5。这是末底改的智慧。比较以斯帖记 2:20 

 

11

要知道这是末底改的忧虑。这一切都证明这些事件必然发生在居鲁士(阿哈随鲁王的儿子,参阅附录 57)解放他们之前,此事记于以斯拉记。那时就不需要如此保密,也不会考虑让刚刚被解放的百姓被灭绝,正如以斯帖记所描述的那样:居鲁士既然是她的儿子,就会被她​​和末底改细心安排,以从巴比伦开始他的统治(注意,不是从书珊:参阅以斯帖记1:1 耶利米书25:11 , 耶利米书25:12),从而应验以赛亚书44:28 以赛亚书 45:1-4 

 

12

因为。另一个插入语 (参阅附录6)。参阅以斯帖记1:7 注释。

 

16

提别月。参阅附录 51

第七年。第一次筵席是在第三年举行。搜寻可能花费一年时间;准备花费一年;献祭又花费一年。其他季节没有提及。

 

18

豁免 = 一个节日。希伯来hanahah

 

19

的时候等等 = 当他们招聚等等。

坐在门。末底改属于王宫侍从。参阅以斯帖记2:5。这保障了以斯帖的利益,使他能够获得所有信息。(注:哈曼与家人住在城里他自己的房子里。)

20

照着 = 根据。

因为等等。揭示了以斯帖的新特征。如果以斯拉记 1:1 的解放已经发生,这种保密就几乎没有必要了。

命。希伯来'amar,与以斯帖记1:10中相同。

 

21

朝门。希伯来sha'ar = 宫殿的高门,与以斯帖记2:21 ; 以斯帖记6:2中的“门”不同。

= 门槛。希伯来saph

 

22

知道了。末底改坐在门,这里是听到所有消息的地方。

 

23

(于历史)上。参阅以斯帖记 6:1 注释。

 

3

1

这事以后。哈曼直到五年后才被任命为宰相。参阅以斯帖记 3:7 

亚哈随鲁。参阅以斯帖记1:1 注释。

亚甲族。亚玛力王的后裔(民数记 24:7 . 撒母耳记上15:8 , 撒母耳记上15:32 )约瑟夫称之为亚玛力人 (犹太古史 xi. 6, 5)

 

2

= 高大的门廊。希伯来sha'ar。参阅 以斯帖记 2:21 注释。

跪拜希伯来kara', Kara'用于偶像 (列王记上19:18  历代志下29:29 )Shahah 是用来描述向国王等人鞠躬的词。

吩咐 = 指定或委托。希伯来zavah

末底改。参阅以斯帖记 2:5 注释。

。他不能向亚玛力人下拜,因为耶和华已宣布与他们世代为仇。参阅出埃及记17:16 注释。

 

6

哈曼。撒但试图再攻击这个民族,而正是通过这个民族,女人的后裔将诞生。参阅附录23

7

他们掣签。从公元前 462 1 日尼散月到公元前 4623日亚达月提摩太后书1:0 

普珥。波斯语“抽签”。指的是以赛亚书47:13  中的“每月预言”。这是为了确定一个吉利的时间。参阅 以斯帖记9:24 

 

8

哈曼说。既然已经得到了月份和日子 (十三日,参阅 以斯帖记 3:13 ,比较 附录10),他就可以去见国王了。

万民。如果犹太人已经获得解放,哈曼是否还有必要如此解释和描述他们呢?这是不可能的!传统教导要求我们相信这一点。但请参阅以斯帖记 10:3  注释,以及 附录 67 和 附录 58

散居在王国各省,等等。

参阅历代志下 36:23 , 以斯拉记 1:1-4。这里没有提到任何解放。

律例。参阅 以斯帖记1:8  注释。

 

10

犹太人的仇敌。哈曼被如此称呼四次:以斯帖记3:10 ; 以斯帖记8:1 ; 以斯帖记9:10 , 以斯帖记9:24 圣经中没有其他人被如此称呼。

 

11

民。这是大敌人的目的,他利用哈曼就像曾试图利用埃及的法老一样。参阅 附录 23

 

12

十三日。不祥的数字。参阅附录10。注意三个第十三天:以斯帖记 3:12 , 以斯帖记3:13 ; 以斯帖记8:12 .

 

13

驿卒 = 飞跑者的职分。参阅以斯帖记 8:10 

剪除杀戮灭绝。注意“同义反复”修辞手法,以强调所考虑的彻底毁灭。

。希伯来'abad此处和以斯帖记4:16 ; 以斯帖记 7:4 ; 以斯帖记 8:11  出现,而非 以斯帖记 9:28 

夺他们的财。参阅以斯帖记 9:10 注释。

 

14

旨意 = 帝王谕旨。希伯来dath。参阅以斯帖记 2:8  注释。

各族 = 各民族。

 

15

奉王命 = 话语。希伯来文dabar。参阅以斯帖记1:12 注释。

旨意。希伯来文dath。参阅以斯帖记 1:8以斯帖记 2:8注释。

坐下饮酒。约瑟的哥哥们(创世记37:25 )和希律王(马太福音 14:6 马可福音 6:21)也这样做。将来也会这样(启示录11:7-10)。

城。通过转喻(附属物转喻)修辞手法,代表居民 (参阅附录 6)

慌乱。一个罕见的词。出埃及记14:3困惑约珥书1:18 。这节经文描述了对波斯人的影响。以斯帖记4:0 则描述了对犹太人的影响。对比以斯帖记8:15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