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基督教会
[CB38]
《以斯帖记》的故事与意义
(修正1.0 20040102-20040102)
《以斯帖记》讲述关于一个年轻犹太女子嫁给波斯国王的故事。但是《以斯帖记》所带来的意义不只如此而已。《以斯帖记》讲述了上帝的教会,基督,全能的上帝与天国执政的故事。
E-mail: secretary@ccg.org
(版权所有© 2004 黛安尼 法娜甘,及威得 克奥斯)
(Copyright © 2004 Diane Flanagan, and Wade Cox)
(Tr. 2006)
这篇文章能被自由地拷贝及传播,唯不能有任何的删改,且发表者的名字,地址,及版权公告必须附加在内。对于传播性拷贝无需征收任何费用。部份内容在评论性文章及论文上的出处引用是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
这篇文章能透过全球资讯网上取得:
http://www.logon.org及http://www.ccg.org
《以斯帖记》的故事与意义
《以斯帖记》里的每个角色都象征着《圣经》里的某个人或某种事物。以下是故事中各个主角的名单,同时也列名了他们所的象征意义。
亚哈随鲁王(King
Ahasuerus) - 上帝我们的天父。
七个太监(Seven
Chamberlains) - 七教会里的七个灵体。
七个智者(Seven
Wise Man) - 那些(尤指先知)亲眼看过「存在天使」(Angel
of Presence,也就是上帝的面容)的人。
瓦实提王后(Queen
Vashti) - 实体状态的以色列。
瓦实提王后的七个宫女(Queen
Vashtis seven maidens) - 与教会及堕落灵体有关。
末底改(Mordecai) - 耶稣基督。
以斯帖(Esther) - 灵体状态的以色列(教会)。
以斯帖王后的七个宫女(Queen
Esthers Seven Maidens) - 教会的七个时代。
两个守门太监(Two
Door Keepers) - 两个背叛上帝的天使,也就是狮子与人头制度。
哈曼(Haman)也就是撒旦。
在《以斯帖记》的第一章里,我们可以看到亚哈随鲁王款待了他的子民。瓦实提王后也在国王的行宫,而不是女人的屋子里,款待了所有的女人。国王派遣了七个太监前去迎接瓦实提王后,要她出席国王的宴会,但王后拒绝了。国王与他的七个智者商讨此事,智者们建议国王把这王后废了,然后另寻一个更忠贞的王后。
在这里我们看到上帝正邀请以色列,也就是被上帝认为是最好的(「瓦实提」的意思为「最好的」),成为他的选民,同时也成为天国的一部份。世界上的所有人类都必须透过以色列以进入上帝的天堂王国。实体状态下的以色列拒绝了上帝的首次邀请,甚至还违背了上帝的圣律。
那七个智者即是那些亲眼目睹耶和华天使的样子的人。这些人包括了:撒母耳(Samuel),以利亚(Elijah),以利沙(Elisha),以赛亚(Isaiah),耶利米(Jeremiah),以西结(Ezekiel)与但以理(Daniel)。长久以来,他们都尝试警告及指引以色列前往正确的方向,但是顽固的以色列仍然选择追随异教的神明。
为了表达这个概念,瓦实提尝试在国王的皇宫里设宴以贬低女人的身份。以色列拒绝了上帝的邀请,并且发动了叛乱。以色列与瓦实提都因此被上帝的圣律所制裁。上帝并没有忘记他的子民。日后的某个时候上帝将直接与以色列合作。灵体状态的以色列必须比人类早一步进入上帝的教会。
国王征求新皇后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许多女人都特地远道而来,为的就是希望成为国王的新皇后。这些女人都没有任何的需求,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已经为她们准备齐全。正如上帝将满足我们成为他的王国与家庭的一份子的需求那样。
四面八方的女人赶来求见国王的概念,跟现今的教会拥有各路信徒的概念是很相似的。上帝将挑选各族的族民以成为灵体状态的以色列(教会)的一部分。
早在这故事开始之前,犹太人离开了耶路撒冷,然后被送到某个地方。这事情在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放逐犹大的国王,耶歌尼雅(Jeconiah)之后发生。因此,犹太人就居住在亚哈随鲁王(King Ahasuerus)的领土上。
其中一个被新皇后候选人是以斯帖。以斯帖的名字在希伯来文里被称为「哈德沙」(Hadassah),为「香桃木」(myrtle)的意思。而以斯帖的父亲则名为「亚比孩」(Abihail,摘自《斯特朗希伯来语大辞典》Strongs Hebrew Dictionary,下称SHD,第 32则),意思为「我的父亲是有力量的」。以斯帖的父母相继去世,而她的叔叔末底改就将她抚养成人。末底改满足了以斯帖生活上的所有需求,供书教学,无微不至,正如基督给予教会无私的关心与指导一样。
末底改是基士(Kish)之子,扫罗(Saul)的后代。扫罗被令前去杀死亚甲(Agag),但是他违背了上帝的命令;他追随了亚甲,并跟他一起生活。几年后,身为亚甲族(Agagites)或亚玛力族(Amalekites)的后代的哈曼(Haman)诞生了。哈曼非常憎恨犹太人,在接下来的故事里,他将计划如何将所有犹太人一举消灭。在这里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听从上帝的指示与言词。若我们不遵从上帝的旨意,我们的一举一动或许会对我们的家人与其他人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我们可以从扫罗叛逆中看到那严重的后果。
希该(Hegai)很看好以斯帖。他是为亚哈随鲁王挑选皇后的负责人。「希该」的意思为「太监」(SHD
1896)。他让以斯帖从国王的行宫中挑选七位宫女,而且将以斯帖安置在闺房里的最佳位置。以斯帖听从了末底改的劝告,因此她并没有将自己的国籍泄漏出去。以斯帖遵从末底改的吩咐,正如教会听从基督的一切吩咐与指示。教会亦如以斯帖般隐藏自己的身份,一直到末日为止。
以斯帖在希该的看护之下,渡过了十二个月的净化期。末底改在每天都会经过皇宫以关心以斯帖的情况,正如基督每天都会关心我们每个人的情况一样。
当某个女人被选中并前去拜见国王后,以斯帖便回到自己的闺房。沙甲(Shaagaz,SHD 8190),即为「美丽的仆人」的意思,是妃子们的主管。这些落选的妃子将永远留在第二闺房里。这就象是那些进入教堂的信徒,不曾偏离真理的道路,不曾朝拜异教的神明,也不曾遵从异教的假期。请参阅【撒旦的朝拜日,CB23号】一文。
以斯帖在圣历十月之时前去拜见亚哈随鲁王。国王非常喜欢以斯帖,因此对他的疼爱也远胜于其他的候选人。以斯帖感觉到国王赐给她的无比恩典与关爱。因此,以斯帖就顺理成章地从亚哈随鲁王手上接受了皇后的顶冠。国王为他的王子与仆人们设了一个很大的宴会。这宴会象征了首次复活。
当所有的处女进行第二次集会时,末底改坐在国王的大门旁。这也意味着二次复活即将到来。
末底改注意到国王的两个守门太监的暗杀计划。那两个守门太监的名字分别为「辟探」(Bigthan)和「提列」(Teresh)。末底改将此事告诉了以斯帖皇后,然后由她转告给国王。那两个太监最终命丧绞台,而此事也被记载在《历代志》里。这事象征了两个守护天使,分别为人头体制里的撒旦,与狮头体制的叛乱。欲知更多详情请参阅【上帝家庭的诞生,CB4号】一文。
在这一连串的事件后,国王为亚甲族人,哈米大(Hammedatha)之子,哈曼加官进爵。
基本上,哈曼的官职已经超越了其他王子之上。另一方面,他的名字的意思也是挺有趣的。「哈曼」(SHD2001)的意思为「伟大」。「哈米大」(SHD4097)的意思为「双重」,而「亚甲族」(SHD92)的意思则为「推翻」。在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里面所隐藏的涵意,正好象征着撒旦的出现。撒旦是一个完美的成品(结28:12),然而他却试图推翻上帝的政权(赛14:14)。哈曼平步青云后,竟然要求所有人跪拜他。基于坚定的信仰,末底改坚持不跪拜哈曼,或其他的虚伪的神明。这些都被记载在《新约全书》里,即弥赛亚不会向撒旦低头,更甭说会朝拜他了(太4:8-10)。
哈曼对末底改及犹太人的仇恨日渐加深,以至他拟定了一个计划以将他们彻底消灭。哈曼在圣历元月发动了他的计划,然后决定在圣历十二月的第十三天结束此计划。这就好像撒旦在这些年来费尽心机要将上帝的子民,那些相信及朝拜唯一真天主的人们,完全及彻底地消灭。撒旦甚至在摩西与基督出世之时下手,要这两位重要的人物年幼夭折(参阅出1:15-16,22;太3:16)。在那时候,很多刚出世的婴孩都相继死去,因为撒旦正发动着他的攻击,试图以这种方式阻止摩西与基督执行上帝的任务,完成上帝的计划。
上帝并不会容许任何事情干预他让所有人成为他家庭成员的计划。撒旦或许会伤害我们,或许会使我们失落,但是上帝之容许撒旦继续伤害我们,是因为他认为这会使我们成长,使我们从中得到教训,也使我们变得更坚强。撒旦的原名为「庐希费尔」(Lucifer),意思为「光之使者」。但是当庐希费尔发动叛乱后,他的名字被改成「撒旦」,也就是「行为上及言语上伤害我们的人」的意思。
在《以斯帖记》的故事里,哈曼告诉国王说在他的王国里有一些人没有遵守他的法律,因此这些人必须得到应有的惩罚,也就是被彻底毁灭。正如《以斯帖记》的故事那样,哈曼(撒旦)到国王(上帝)面前说人们的坏话,刻意中伤上帝的子民。上帝让庐希费尔(撒旦)统治这地球长达六千年之久。在这故事里,国王说:所有的银子都是你的,所有的人们也都一样,正因如此,你可以根据你的意愿来处置他们。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看到哈曼(撒旦)制订了一套计划来消灭上帝的子民。这也象征着撒旦的另一项计划,即阻止弥赛亚在大卫王(King David)的支线,犹大族中出世。
末底改得知这噩耗后,愤怒地撕开自己的衣服,套上麻衣,抹上炭灰,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哭。古时的人们都是以这种方式来表示哀悼。当一个人穿着麻衣时,他并不能进入上帝的圣殿,因此末底改也无法拜见他的统治者。这是一个神圣的象征,即基督愿意卸下他神级的身份,为了救赎人类而降世,成为了凡人以教导我们如何遵守上帝的圣律。耶稣基督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以让全人类及所有堕落的灵体能回到上帝的身边,与上帝和好如初。身为凡人的我们是无法接近上帝的(林前15:50)。欲知更多关于耶稣基督的事迹请参阅【谁是耶稣?CB2号】一文。
以斯帖把哈他革(Hatach)召来,吩咐他去探听为何末底改会身穿麻衣。事后末底改将哈曼的消灭犹太人计划告诉了以斯帖,并要她去请求国王阻止这灾难的发生。末底改甚至还强调说许许多多的生命都掌握在以斯帖王后的手上,他们的命运与造化,就得看她如何处理这事情。
这就好像今天那样,许多人的命运都掌握在教会的手里。活在世上的这些人们对我们感到不满,也在时常尝试伤害我们。但是,无论如何,拯救他们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让他们明白及了解上帝的圣律与计划,想尽办法说服他们服从上帝,重归正途。欲知更多关于上帝拯救世人的计划,请参阅【上帝家庭的诞生,CB4号】及【上帝的救世计划,CB30号】两篇文章。
以斯帖将迅息传回末底改那里,吩咐他与所有犹太人禁食三天,而另一方面她会尝试接近国王。在那些时候,未经传召而私自拜见国王为大罪,而且罪可致死。然而,若国王对擅闯者出示黄金权杖的时候,则可赦免死罪。
以斯帖在三天后拜见国王。国王并没有为难她,而且出示黄金权杖,表示王后能接近他,而且还可以提出要求。以斯帖邀请国王与哈曼出席一个晚宴,时间则落在明天。国王与哈曼都答应了以斯帖的邀请。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以斯帖(教会) 必须与上帝的敌人交涉。以斯帖准备了两次晚宴,分别象征了首次与二次复活。在第二次的晚宴我们也涉及堕落灵体的审判。
当哈曼离开行宫时他再次碰见了末底改。顿时哈曼怒火焚身,但也忍耐了下去,随后转头就跟他的妻子细利斯(Zeresh)说话。「细利斯」(SHD2238)为「黄金」的意思。在这里我们再次目睹撒旦对权势与财富的贪楚与渴望,也因此衬托了他的堕落。哈曼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通通告诉了他的妻子与朋友,其中包括了以斯帖的特别邀请。哈曼因这邀请感到自满与高傲。但是他对那天的宴席并不满意,因为他最憎恨的犹太人,末底改仍存活在世上。
我们都知道身为上帝的子民,我们无论在什么的情况下都应该保持快乐开朗的心情与态度(来13:5) 。我们也知道当庐希费尔被邪恶与魔性缠身后,他不曾感到快乐,也不会感到满足。哈曼的妻子与朋友建议他建立一座高达七十五尺的绞台。这座如此巨大的绞台是为了悬挂末底改而建造的。哈曼最后选择听从他们的劝告,一个巨大的绞台就因此动工了。
当晚亚哈随鲁王无法入睡。他因此吩咐臣仆念《历代志》的史事记载给他听。当国王听到关于末底改举报两位守卫意图谋反的事情后,他便问臣仆末底改是否得到任何奖赏,而他得到的答案让他觉得过意不去,因为末底改虽然立了功,也向国王展示了他的忠诚,却没得到任何奖赏(斯6:1-3)。
国王随后召见哈曼。这时哈曼正想透露巨型绞台的事情给国王听,但正要开口之际国王便问道:一个让本王感到光荣的人应该得到什么赏赐呢? 哈曼听后觉得高兴不已,因为他觉得国王口中那人一定就是他,而且哈曼(撒旦)一向来都是目中无人,自私自利,因此便答道:陛下应该拿出自己最心爱的皇袍,最心爱的御马,并为其带上皇冠,然后交给陛下最喜爱的王子,让他带领让陛下感到光荣的那个人,让他骑在马背上,环绕市中心一圈,向所有人宣布这就是为国王带来光荣的人。如此一来,那人就会得到应有的奖赏,陛下也应该这样做来赞颂他。(斯6:4-11)
哈曼在不久后发现原来国王口中所指之人并非自己,而是末底改。这又再次让哈曼怒火中烧,但也很无奈地跟着国王的指示办事。我们应该把这情节看作为弥赛亚从撒旦手上接任「早晨之星」(Day
Star,庐希费尔叛乱前之职位,等同地球的掌权者)。在不久后的未来,撒旦也会意识到他的位置将会被基督接管,也必须承认弥赛亚就是这世界的掌权者。
在第二宴席上,国王连续三次问以斯帖:王后有什么请求吗?无论是什么我都会赐给你,然而你有什么需要吗?即使是半壁江山我也在所不辞。(斯7:1-2)。这象征了半数的内部灵体将涉及叛乱。这些堕落的灵体违反了上帝的指示,因此就被革去神级的身份(工作),正如狮子与人头制度里的天使那样。
然而以斯帖回答说:陛下,若我承蒙王恩,亦倘若陛下成人之美,请将我的生命赐给我,而这就是我的意愿;而我所求的,就是将我的子民赐给我。我的生命,连同我子民的性命,全都被出卖了,我们必须面对毁灭,屠杀,以至最后尸骨无存。若我们注定成为陛下的男仆女婢,我义无反顾,但是如此举动简直不可理喻,因为他将为陛下带来无尽的损失,也没有人能补偿这损失。(斯7:3-4)。
这是另外一个象征,即我们所有人最后也会成为上帝与基督的奴隶,或为男仆女婢。以斯帖(教会)向上帝求助,因为她的子民即将被消灭,而且这将影响上帝的计划。
亚哈随鲁王听完以斯帖的回答后,惊讶地问道:那人是谁啊?世上竟然有这种丧尽天良,胆大狂妄的人?以斯帖说:此等丧心病狂之人,就是哈曼。 哈曼听到自己被点名后,吓得四肢无力,立即扑向国王与王后,向他们求饶。但这时国王已经龙颜大怒,顿然抛下酒杯,怒气冲冲地离开了酒席,往御花园的方向走去。哈曼见状,也不作声,因为从国王的反应中,他已经预料到自己的下场,但是他仍不肯放弃,一直缠着以斯帖王后,希望她会保住他的性命(斯7:5-7)。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哈曼在向教会做出乞求,因为圣灵是透过教会的要求,由上帝授权,并以基督之名赋予世人。
国王回来后,看到哈曼竟敢伏在以斯帖王后的靠椅上,顿时愤怒地喊道:此人竟敢在我的王宫里公然凌辱王后? 国王语毕,侍卫立刻将哈曼的脸蒙起来。这时一位名为哈波拿(Harbonah)的太监启奏国王说:陛下,在哈曼家前有一座高达七十五尺的绞台。起初建造之用意,竟然是为了处死国王的功臣末底改啊!(斯7:8-9)。
国王听后,立即下令:将他挂在上面! 因此侍卫将哈曼悬挂在绞台上,那个他精心为末底改准备的绞台,现在却成为了他断魂之地。随后,国王的愤怒才总算平息下来(斯7:10)。
那些伤害上帝的先知与子民的人们,他们日后必得报应(王下1:10-15;2:23-24)。在末日之时撒旦必然会魂飞魄散,而堕落灵体们则会再世为人,好让他们可以忏悔,然后重归正途,回到上帝的身边。
亚哈随鲁王在当天将哈曼的房邸赐给了以斯帖王后,而以斯帖则命末底改为她房邸的管家,管理一切曾属于哈曼的房产与财物。国王也将他从哈曼手中拿回来的戒指御赐给末底改。不久后的将来,教会会获得世界的管理权,而基督则会成为这政权之首。
以斯帖再次伏在国王的面前,乞求他拯救犹太人,助他们渡过这劫难。我们既然身为教会的一份子,就应该时时刻刻乞求世人遵守上帝的圣律,并且为他们的所做过的一切忏悔。
国王吩咐末底改拟御旨,并且以御戒盖章。从此国王就赐给犹太民族一些基本的权力,例如能自由地进行集会,自我保卫,甚至还可以将敌人的整个军团或国家毁灭掉以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这个消息就以希伯来文传遍整个犹太社区。
现在末底改奉国王之名,身穿蓝白朝服,外批紫色大袍,头戴黄金王冠,出使全国各地以传达圣谕。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末底改(基督)成为了万王之王。城里的人们于当天举行大型的宴会,更把当天列为假日。
在圣历十二月十三日,犹太人聚集在城里的各个角落,而他们的敌人都感到恐惧万分,因为他们担心犹太人将会把他们赶绝杀尽。他们就被围绕在一片恐慌里,甚至连高官显要都敬畏末底改。因此在末日之时,世人都会臣服于弥赛亚与他的子民的力量。人们会纷纷询问如何能成为犹太族群的一份子,或该如何遵守上帝的圣律。欲知更多详情请参阅【千禧年的开始,CB36号】一文。
末底改(基督)的权势日益强大,犹太人将他们的敌人给剿灭了,哈曼的十个儿子也命丧绞台。在末日之时,有十个国王从野兽的手中得到权势。这是但以理(Daniel)十个脚指的象征,同时也是《启示录》里那海兽头上的十个角。
犹太人杀死了无数个那些想要杀害他们的人,起初只是五百人,然后到三千人,到最后的七万五千人。事后,犹太人于圣历十二月的十四天与十五天为欢庆之日,因为他们已经彻底消灭了他们的敌人。值得一提的是犹太人在杀死他们之后,并没有掠夺他们的财物。这是为了让我们知道在现时的撒旦体制是无法进入千禧年的。
以斯帖王后与末底改又向亚哈随鲁王国内的一百二十个省份发出了第二道圣谕,里面传达了和平与真理的信息。这是教会与基督在末日之时向世人发出的信息,名为《平安福音》(Gospel of Peace)。这象征了上帝的教会与世人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在《以斯帖记》的最后一章里,我们可以看到末底改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深受犹太人的爱戴,同时也是同族里的英雄人物。他为他的子民争取一切的基本权力,同时也为他的国家争取应有的福利。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耶稣基督,身为万王之王,为上帝执法,以圣律执政,这样以来世人的福利才能得到保障。
《以斯帖记》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但是它所带出的意义并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因此就让身为教会一份子的我们努力奋斗,对上帝加倍服从与信任,一如以斯帖王后那样把福音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而且也遵守上帝的一言一词。